香港藝術網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香港藝術網

弘揚中華傳统文化 打造藝術交流平台
 
首頁歡迎頁日曆Latest images常見問題搜尋會員列表會員群組會員註冊登入

 

 略論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用筆的特點——以清華簡為例

向下 
發表人內容
Admin
Admin
Admin


文章數 : 1257
積分 : 1755
威望 : 0
注冊日期 : 2021-04-14

略論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用筆的特點——以清華簡為例  Empty
發表主題: 略論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用筆的特點——以清華簡為例    略論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用筆的特點——以清華簡為例  Icon_minitime周六 6月 25, 2022 7:30 pm

略論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用筆的特點——以清華簡為例
吳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清 華 簡 是 清 華 大 學於 2008 年 收 藏 的 一 批 戰 國 竹 簡 , 產 生 於 公 元 前305±30 年,屬於戰國中期偏晚,字體有明顯的楚文字特點,屬於楚系簡帛。這里的字體指的是文字在字形特點和書寫風格上總的變化。漢字字體演變的過程分為兩個大階段:自商至秦(公元前三世紀晚期)的古文字階段和自漢至今的隸、楷階段。在古文字階段,字形特點的演變按時代可劃分為商代文字、西周春秋時代的文字、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。秦系文字指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以及秦統一後的小篆,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字體就是由秦系文字發展演變而來的,楚簡文字則屬於六國文字的體系。雖然楚簡的字體和秦系截然不同。但是由於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的使用在時間上有部分重疊,兩者的發展是並行的,彼此之間也有影響。楚簡被公認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、成體系的手寫體墨書,東晉的王隱最早將這種手寫體叫做“蝌鬥文”:“太康元年,汲郡民盜發魏安釐王冢,得竹書漆字科鬥之文。科鬥文者,周時古文也,其頭粗尾細,似蝌鬥之蟲,故俗名之焉。”(《晉書·束皙傳》)在先秦的時候,南方書法藝術的代表就是楚書法(包括金文、竹簡、帛書等),郭沫若先生認為“南方尚華藻,字多秀麗”(《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:black_small_square:初序》),胡小石先生認為“楚書流麗”、“至於奇詭不可覆認。”(《胡小石論文集》)。有趣的是,楚簡書法的發展雖然止於秦的“書同文”,但是其靈活多變的用筆特征卻與帖學相通。下面我們將以清華簡為例,看看這一時期楚簡書法的用筆有哪些特點。起筆是考察這一時期筆法問題的關鍵點之一,最早從起筆來考察楚簡風格特征的是日本學者新井光鳳,他對包山楚簡進行了研究,他認為筆鋒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起筆的細節之中。露鋒起筆是楚簡書法的特點,在清華簡中,沒有一例是正鋒起筆的,通常用側鋒或尖鋒起筆。以橫畫為例,有的書寫者在起筆後重重頓筆形成“釘頭”,然後尖筆收尾,形成“鼠尾”,筆畫呈曲勢,行筆過程中前粗後細。這種“釘頭鼠尾”的筆畫延續了商周手書體的傳統,收筆出鋒的筆觸體現了書寫者用筆的隨意性。這種用筆在秦統一後未就沒有再出現過,邱振中先生認為這種運筆方法屬於上古“擺動”運筆手法,用指力書寫。這樣運筆可能也是因為竹簡的寬度通常在 1 厘米左右,只用指力在書寫時更為省力、快捷。此外,有的書寫者在寫橫畫的時候用側鋒切入後不經調鋒直接走筆,然後頓筆收尾,筆畫呈直勢,粗細均勻。這兩種起筆都在清華簡中出現,特點是幹凈利落,沒有多余動作,體現了手寫體便捷的特點。曲弧線走筆是楚簡書法的另一特點,清華簡中較多的尖筆入尖筆出的柳葉形筆法,線條非常流暢,顯得尖利、單薄,這種筆觸和唐代草書家孫過庭寫豎畫的筆觸有些相似。清華簡的曲弧線用筆體現在橫畫中有向上彎曲和向下彎曲之分,有時呈彎月形弧度、有時呈 S 形弧度。當兩橫並列的時候,彎曲的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反,這體現了楚簡書法的隨意性。在一個單字中,如果有只有一筆豎畫,通常向左彎曲;如果有兩筆豎畫,則如括號“()”一般扣抱的情況較多,形成環弧之形,體現了筆畫的彈性。這種用筆的使用和書寫工具的形制有關。先秦時期的毛筆鋒長腰細中空,筆毛是圍繞著筆桿綁定的,易於書寫尖筆。陳方既先生在《書法藝術論》中提出過隸書的誕生與 S 形弧筆(包括∽形)有關,理由是 S 形為楚器紋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。雖然在文字上並沒有直接的例證,但這種說法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楚簡書法的新思路。行書中也有使用 S 形弧筆的,最典型的是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中“鹹”字和“盛”字的起筆。這兩種 S 形弧筆的區別在於,清華簡中的弧筆勾連的是單字內的其他筆畫,書寫者在用筆時並沒有連筆的意識,而行書中的弧筆可連接上一個或下一個字,使用弧筆體現了字與字之間的呼應。用羨筆來裝飾字形是楚文字的一大特點,如“下” 、“不” 、“中” 等字有時會增加筆畫作裝飾之用,這類筆畫的添加應是出於對書寫效果的考慮,在金文中亦有出現,是一種地域特色,體現了楚文字崇尚華麗的書寫風格。總括而言,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的用筆體現了書寫上的隨意縱恣的特點。“釘頭鼠尾”和曲弧線走筆是楚簡書法的特色。劉玉堂先生在《楚書法藝術簡論》中總結了其美學特征,他認為楚簡書法有著“驚霧流波”的運動之美、“有無相生”的空靈之美;“法天貴真”的天然之美;“恢詭譎怪”的怪異之美,以及“嵌岑崎嶬”的險勁之美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簡的字形有古隸特征,有學者就提出了古隸的濫觴則在於楚簡的觀點,但是戰國中期偏晚時期的清華簡字形則沒有了古隸特征,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。
回頂端 向下
https://arthk.666forum.com
 
略論戰國中期偏晚時期楚簡書法用筆的特點——以清華簡為例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香港藝術網 :: 藝術動態 :: 學術理論 :: [書畫理論]-
前往: